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西部食品网 > 陕农优品 >
分享

近年来,商洛市丹凤县全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,聚力打好引才、育才、留才、用才“组合拳”,建强乡村人才队伍,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人才聚集地。

建立引才新体系

丹凤县制定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》,出台《激励乡党回乡创业十条措施》《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八条意见》等政策,为返乡创业者发放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,对吸纳10名以上困难家庭劳动力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。发挥南京、西安等6个驻外创业党支部、12个镇办农民工党员服务站、155个村级联络点等平台牵线搭桥作用,通过举办返乡创业推介会、座谈会等,吸引98名在外能人回村任职,千余名农民工和退伍转业军人、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发展,22个创新项目落地建设。落实32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、57个镇办和部门协调服务、90名业务干部具体包抓责任,全县组建47支引才小分队,开展引进人才服务,支持乡土人才发展。

建强育才“孵化器”

丹凤县依托“秦创原”丹凤创新促进中心,成立葡萄酒、食用菌等博士(专家)工作站10个、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2个;与西安交大、南京农大等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,柔性引进中药材研究方面博士生导师20人、农文康旅专家人才38人,为21家当地龙头企业和天麻小镇等33个重点产业基地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。科技特派团专家先后5批次30人次深入镇村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,召开座谈会9场次,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交流,培训产业大户1500余人,努力提升帮扶效果。积极帮助企业申请“秦创原”项目,引进“益生909”肉鸡、“阳光玫瑰”葡萄等优质品种,及时帮助解决17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。吸收331名优秀人才组建10个人才服务团,推进生产能手、经营能人等培育工作,大幅提升基层人才技能水平。实施“帮带+培训”计划,推行导师“1+N”帮带机制,227名返乡党员人才被聘为荣誉村党支部书记(主任),分别与645名村“两委”成员建立帮带关系,共培育“双带”型党员560人、致富能手1112人。发挥县委党校、县职中、县农广校等培训阵地作用,采取选送进修深造、专题培训、以赛代训等方式,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、就业再就业培训、转岗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。目前,已开展家政服务、电子商务技能、厨师等培训40余期,培训6800人次。

打造留才“强磁场”

丹凤县把重点产业作为集聚人才、培育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平台,实施创新攻关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新认定中天禹辰、龙驹荣盛电子、鑫圣源、新雨丹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,打造峦庄天麻示范园等一批人才示范点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。建立“县级领导联系+专人对接”机制,推行产业、项目、资金“三捆绑”制度,通过信贷扶持、政策倾斜等方式,支持返乡人员带头领办产业项目、入股集体经济。截至目前,386名返乡党员人才领办集体经济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项目924个,争取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,返乡创业人员蔡坤龙被评为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,李锋、梁富斌荣获全市“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”称号。

丹凤县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,推行“丹凤英才卡”,持卡专家可享受医疗就诊、子女入学、商事登记、景区免票、健康体检、住房保障等“绿色通道”服务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全面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合并审查、集约审批、一站办结”的审批模式,激发市场活力和人才创造力。每年预算5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,协调人才公寓200余套,营造关心人才、尊重人才、宽容人才、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。

构筑用才新高地

丹凤县以换届为契机,选优配强镇村两级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,充分考虑干部工作能力、提名年龄、群众公认程度等因素,坚持从优秀青年党员中“提一批”、从致富能人退役军人中“选一批”、从在外创业名人中“请一批”相结合的方式,全县127个村实现“一肩挑”;把820名农业技术骨干、致富带头人、农民经纪人、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造册,充实村后备干部力量,开展全覆盖“头雁”履职能力培训,有效激活乡村振兴“引擎力”。从优秀机关干部中选派344名驻村干部,围绕持续壮大“菌药果畜酒”五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,着力推广土地入股、订单农业、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等模式,大力发展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,打造户外运动游、研学文化游等“旅游+”新业态旅游项目,全县累计实施产业、基础设施等帮扶项目1700余个,奋力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。

县上围绕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,在全县开展乡土人才大调查、大推荐、大摸排,借助“人才驿站”平台,实施“科技特派员+乡土人才+农户”帮扶计划;吸纳优秀“土专家”充实村“两委”班子,组织41名优秀乡土人才现身说法,充分发挥其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经营的专长和优势,举办各类农业科技类培训班120余场次,使广大“土专家”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“排头兵”。

责任编辑:张伟